专利摘要:
課題:在開發信號處理方式時,仍有大部分是依賴開發者的經驗或靈光一閃、及試行錯誤。解決手段:藉由內容處理裝置,能夠感覺地評價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特性,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信號處理方式的改善,該內容處理裝置包括:處理資訊儲存部,能夠儲存處理資訊,其係為關於對內容施加的處理的資訊;處理部,對該輸入內容,執行該處理資訊所示處理,取得輸出內容;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作為該輸出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出定性資訊、及作為該輸入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入定性資訊中的1以上的定性資訊;輸出部,輸出該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的定性資訊。
公开号:TW201320756A
申请号:TW101128177
申请日:2012-08-06
公开日:2013-05-16
发明作者:Tetsujiro Kondo
申请人:I Cubed Res Ct Inc;
IPC主号:H04N5-00
专利说明:
內容處理裝置、內容處理方法、及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有關於處理內容的內容處理裝置,其係手動或自動更新內容的處理方法。另外,在此時執行資訊提示,其係用以使處理方法的更新更有效率地進行。
過去,在開發對於圖像(作為內容之一例)的信號處理方式時,開發者係使用觀看輸出入圖像的評價結果或採用畫質評價尺度的評價結果,來研發新的信號處理方式。
如上述的畫質評價尺度之一例為,將用於多媒體應用等的影像的品質,不以人類主觀判斷而使用自動主觀品質推定的客觀評價裝置的畫質評價。上述客觀評價裝置為影像品質的客觀評價裝置,其藉由原圖像和評價圖像的2系統的影像信號的解析,推定影像的主觀品質,其係為影像品質的客觀評價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特徵量抽出部,其抽出評價圖像對於原圖像之區塊雜訊、以序列內的訊框為對象的PSNR大域時間變動度、及各訊框的PSNR局所時間變動度以作為特徵量;客觀畫質指標算出部,求出區塊雜訊、PSNR大域時間變動度、及PSNR局所時間變動度的加權和,算出客觀畫質指標;訊框率檢出部,檢出評價畫像的訊框率;修正部,依據該訊框率檢出部檢出的訊框率,修正客觀畫質指標算出部所算出的客觀畫質指標;主觀畫質推定值導出部,將修正後的客觀畫質指標適用於事先設定的客觀畫質指標和主觀畫質的相關關係,導出主觀畫質推定值(參照專利文獻1)。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8-35357號公報(第1頁、第1圖等)
但是,即使是觀看圖像、利用客觀的畫質評價尺度,仍是難以得知信號處理應該改善的點,在開發信號處理方式時仍有大部分是依賴開發者的經驗或靈光一閃、及試行錯誤。
本第一發明之內容處理裝置,其包括:處理資訊儲存部,能夠儲存處理資訊,其係為關於對內容施加的處理的資訊;內容接收部,其接收輸入內容;處理部,對該輸入內容,執行該處理資訊所示處理,取得輸出內容;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作為該輸出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出定性資訊、及作為該輸入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入定性資訊中的1以上的定性資訊;輸出部,輸出該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的定性資訊。
藉由上述構成,能夠感覺地評價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特性,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信號處理方式的改善。
另外,本第二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對於第一發明,該輸出部亦輸出該輸出內容、該輸入內容當中的1以上的內容。
藉由上述構成,能夠感覺地評價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特性,還能在此時同時觀看實際上有怎樣的內容被輸入輸出,藉此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信號處理方式的改善。
另外,本第三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對於第一或第二發明,更包括:處理資訊接收部,該輸出部至少輸出了輸出定性資訊之後,接收新的處理資訊;處理資訊更新部,將該處理資訊接收部接收的處理資訊,覆寫到該處理資訊儲存部中。
藉由上述構成,感覺地評價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特性的開發者,能以此為參考,更新從輸入內容產生輸出內容的處理。
另外,本第四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對於第一或第二發明,更包括:評價接收部,接收包含該輸出部輸出的輸出定性資訊的資訊的評價;處理資訊構成部,對應於該評價,構成新的處理資訊;處理資訊更新部,將該處理資訊構成部所構成的處理資訊,覆寫到該處理資訊儲存部中。
藉由上述構成,使用感覺地評價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特性而得之結果,能夠自動更新從輸入內容產生輸出內容的處理。
另外,本第五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對於第一到第四發明中任一者,該輸出定性資訊為輸出內容特徵圖,其係將該輸出內容的2以上的特徵量以圖表示。
藉由上述構成,能夠感覺地評價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特性,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信號處理方式的改善。
另外,本第六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對於第五發明,該輸出內容特徵圖為,表現作為該輸出內容的時間及空間的活動之2以上的輸出時空間活動的圖。
藉由上述構成,能夠感覺地評價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特性,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信號處理方式的改善。
另外,本第七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對於第一到第四發明中任一者,該輸入定性資訊為輸入內容特徵圖,其係將該輸入內容的2以上的特徵量以圖表示。
藉由上述構成,能夠感覺地評價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特性,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信號處理方式的改善。
另外,本第八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對於第七發明,該輸入內容特徵圖為,表現作為該輸入內容的時間及空間的活動之2以上的輸入時空間活動的圖。
藉由上述構成,能夠感覺地評價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特性,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信號處理方式的改善。
另外,本第九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對於第一到第八發明中任一者,其中:該處理資訊至少具有執行第一處理的第一處理資訊、及執行第二處理的第二處理資訊;該處理部包括:第一處理單元,對該輸入內容執行該第一處理資訊所示之處理,取得中間內容;第二處理單元,對該中間內容或從該中間內容取得之內容,執行該第二處理資訊所示之處理,取得輸出內容;該輸出部亦輸出該中間內容。
藉由上述構成,也能夠感覺地評價中間內容的特性,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信號處理方式的改善。
另外,本第十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對於第一到第八發明中任一者,其中:該處理資訊至少具有執行第一處理的第一處理資訊、及執行第二處理的第二處理資訊;該處理部包括:第一處理單元,對該輸入內容執行該第一處理資訊所示之處理,取得中間內容;第二處理單元,對該中間內容或從該中間內容取得之內容,執行該第二處理資訊所示之處理,取得輸出內容;該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作為該中間內容的定性資訊的中間定性資訊;該輸出部亦輸出該中間定性資訊。
藉由上述構成,也能夠感覺地評價中間定性資訊,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信號處理方式的改善。
另外,本第十一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對於第一到第十發明中任一者,其中該輸入內容及該輸出內容為圖像。
藉由上述構成,能夠感覺地評價輸入圖像或輸出圖像的特性,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圖像處理方式的改善。
另外,本第十二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對於第一到第十發明,其中該輸入內容及該輸出內容為聲音資訊。
藉由上述構成,能夠感覺地評價輸入聲音或輸出聲音的特性,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聲音處理方式的改善。
依據本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能夠感覺地評價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特性,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信號處理方式的改善。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內容處理裝置等的實施形態。另外,實施形態中標示以同樣符號的構成要素執行同樣的動作,所以有時省略重複的說明。 (實施形態1)
在本實施形態中,說明內容處理裝置,其對輸入內容施加處理,取得輸出內容,取得作為該輸出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出定性資訊、及作為該輸入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入定性資訊中的1以上的定性資訊,並輸出所取得之輸出定性資訊或輸入定性資訊。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也輸出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內容處理裝置。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說明接收用以將處理換成不同處理的資訊之內容處理裝置。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之內容處理裝置,其接收使用者評價,並按照評價,從輸出定性資訊、或者輸出定性資訊及輸入定性資訊,自動將處理換成不同的處理。
第1圖顯示實施形態1的內容處理裝置的方塊圖。內容處理裝置1具有:處理資訊儲存部11、內容接收部12、評價接收部13、處理資訊接收部14、處理部15、定性資訊取得部16、輸出部17、處理資訊構成部18及處理資訊更新部19。
處理資訊儲存部11儲存處理資訊,其係為關於對內容施加的處理的資訊。處理資訊可以為程式也可以為資料等,例如,查照表、去除雜訊的程式、執行解析度創造的程式(關於專利第2825482號公報、專利第3072306號公報等記載的技術的程式)、執行訊框率轉換的程式、執行諧調改善的程式等。另外,查照表具有1或2以上的對應資訊。對應資訊為用以對應1以上的第一資訊的全部或一部份、以及1以上的第二資訊(輸出圖像或被輸出的聲音資訊等)的全部或一部份的資訊。第一資訊為,例如,輸入圖像或被輸入的聲音資訊等。另外,第二資訊為,例如,輸出圖像或被輸出的聲音資訊等。查照表中具有一筆對應資訊時,該對應資訊為,例如,轉換圖像或聲音資訊等的資訊的演算式、或代入轉換資訊的演算式的1個以上的參數群。對應資訊也可以為,例如,算出時空間方塊的畫素值的中央值的演算式。另外,處理資訊也可以為,顯示用以執行解析度創造的輕叩選擇方式的資訊、種類選擇方式的資訊、映射係屬等。另外,處理資訊也可以為,用以執行訊框率轉換的時間補間過濾係數、動作檢出係數等。另外,處理資訊可以為,用以執行雜訊除去的雜訊檢出參數、過濾係數等。另外,處理資訊可以為,用以執行諧調改善的諧調檢出參數、諧調創造過濾係數等。
另外,處理資訊可以為,執行聲音的雜訊除去的程式、或各種係數。另外,處理資訊可以為,執行聲音的高頻範圍創造的程式或各種係數、執行再生速度轉換(速聽)的程式或各種係數、執行音場再現的程式或各種係數。
另外,處理資訊可以具有執行第一處理的第一處理資訊、及執行第二處理的第二處理資訊。另外,處理資訊可以具有執行3以上的資訊。
另外,查照表中有2筆以上的對應資訊時,對應資訊以此為佳:對應於作為資訊的特徵量的集合之特徵量向量。
另外,對應資訊為用以記載1筆以上的已接收的第一資訊的全部或一部份、以及第二資訊的全部或一部份的對應關係,其中第二資訊為已調整由第一資訊造成的腦負荷之資訊,為針對和第一資訊同一對象的資訊。
所謂已調整腦負荷的資料為,例如,在視聽的情況下,能夠更降低腦負荷的圖像。能夠更降低腦負荷的圖像為,腦更能夠感覺到下列1者以上屬性的圖像:質感、遠近趕、存在感、臨場感、重量感、溫暖感、涼爽感、速度感、躍動感、移動的順暢、新鮮的感覺、高級感等。另外,屬性依圖像而異。再者,所謂的質感為包含於圖像中的對象的質感,如材質感、光澤感、透明感、鬆軟感、濕潤感等。另外,遠近感可說是解像感、立體感、進深感、空氣感等。另外,更降低腦負荷的圖像,也可說是讓腦感覺到適宜的圖像。
另外,已調整腦負荷的資料為,例如,和1以上的第一資訊相異的環境中取得的1以上的資訊。亦即,在上述情況下,例如,1以上的第一資訊、1以上的第二資訊,其取得資訊的環境相異。所謂相異的環境為,例如,都會區和郊外(亦可稱之為鄉下)。在上述情況下,第一資訊為,在多雜音的都會區的路上演奏一曲之音樂,第二資訊為,幾乎沒有雜音,例如,可以聽見鳥鳴的環境,或吹著1/f的波動的風的環境中,演奏該一曲的音樂。
另外,已調整腦負荷的資料為,例如,在相異於1以上的第一圖像的其他環境中拍攝的1以上的圖像。另外,所謂的其他環境,係為和一的環境相異之環境,為能夠拍攝比一的環境更符合目的之圖像的環境。所謂的其他環境為,例如後述之(1)到(9)的環境。(1)照明(光源)的光量比一的環境還多的環境、(2)比一的環境更能良好表現出圖像上物體的陰影的光源位置的環境、(3)比一的環境更能良好表現出圖像上物體的立體感的光源位置的環境、(4)比一的環境更能良好表現出圖像上物體的立體感的相機位置的環境、(5)照明顏色和一的環境不同的環境、(6)天候和一的環境不同的環境、(7)溫度或濕度和一的環境不同的環境、(8)景深和一的環境不同的環境、(9)快門速度和一的環境不同的環境。亦即,在上述情況中,在一的環境和其他環境中,例如,光量、光源位置、光源顏色、像機位置、像機設定等的拍攝環境不同。另外,所謂的環境通常為拍攝環境,但只要和取得圖像的環境相關的事情均可。
處理資訊儲存部11為非揮發性記錄媒體為佳,不過也可以用揮發性的記錄媒體來實現。不問處理資訊被儲存在處理資訊儲存部11的過程。例如,可以透過記錄媒體將處理資訊記憶在處理資訊儲存部11中、也可以將透過通訊線路傳送的處理資訊記憶在處理資訊儲存部11中、或者,也可以將透過輸入裝置輸入的處理資訊在處理資訊儲存部11中。
內容接收部12接收輸入內容。輸入內容為,被輸入的內容。內容可以為圖像、聲音等,不拘其種類。內容也可以為圖像和聲音資訊的組合等,2種以上的內容之組合。在此所謂的接收,通常是以無線或有線的通訊線路所傳送資料之受信、或從播放手段的受信,但也包含從輸入裝置的輸入、從光碟或磁碟、半導體記憶體等的記憶媒體讀取等概念。輸入手段可以由通訊手段、播放接收手段實現。
評價接收部13,接收包含後述的輸出部17輸出的輸出定性資訊的資訊的評價。在包含輸出定性資訊的資訊中,通常包含輸入內容和輸出內容。另外,包含輸出定性資訊的資訊,也可以包含輸入定性資訊。在此,輸出定性資訊為,例如,輸出內容特徵圖,其係將該輸出內容的2以上的特徵量以圖表示。輸出內容特徵圖為表示輸出內容的特徵之圖,因此亦可稱之為輸出特徵圖像。另外,輸出定性資訊為,例如,2以上的時空間活動的集合。所謂的時空間活動通常為關於,時間上相異的2以上的圖像(訊框)或2以上的聲音的訊框的空間上相異區域的變化(不同)的資訊。另外,空間上相異的區域也可以互相重疊。
另外,時空間活動的原資訊為圖像時,時空間活動為表現分佈於時空間的2以上的區域(就圖像而言,可以為一畫素或2畫素以上)之間的變化之量。另外,時空間活動亦可稱為,表示2以上的區域(可以為一畫素或2畫素以上)的比較結果之量。
另外,圖像資料能夠捕捉在時間.空間的空間中各畫素的資訊(輝度、顏色等)分佈的多次元資訊。而且,時空間活動的原資訊為圖像時,時空間活動為,表現該圖像之存在於任意時空間區域中的2以上的區域間的畫素資訊的變化的比例的特徵。時空間活動其本身也是具有時空間的廣度的多次元資訊。
在此,在時空間活動中,不問算出變化的2以上的區域的時空間內的位置關係。另外,在時空間活動中,也包含表現空間上是相同的,而時間上不同的區域之間的變化的量。另外,嚴格來說,表現空間上是相同的,而時間上不同的區域之間的變化的量,應該稱之為時間活動。另外,在時空間活動中,也包含表現時間上是相同的(同訊框),而空間上不同的區域之間的變化的量。另外,嚴格來說,表現時間上是相同的,而空間上不同的區域之間的變化的量,應該稱之為空間活動。另外,算出變化的2以上的各區域的形狀也可以相異。例如,可以是:算出變化的2以上的各區域中的一個區域為1畫素,而另一區域為複數畫素的情況,或者算出變化的2以上的各區域中的一區域為一點,另一區域為時空間的全畫素。另外,在作為算出變化的2個區域之區域A和區域B中,區域A和區域B可以為形狀相似而大小相異的區域。另外,算出活動的對象的區域可以為3以上。另外,時空間活動,可以同時針對同一圖像中複數的區域組算出。像這樣複數個時空間活動的集合,也可以稱之為時空間活動。另外,可以將已算出的相異區域為對象的時空間活動合併計算,取得更廣區域間的時空間活動。而且,在上述情況中,能夠同時利用合併計算前的時空間活動和合併計算後的時空間活動。上述時空間活動之集合的利用,係為階層上的時空間活動的利用。另外,亦即,例如,在3區域間算出時空間活動的情況下,在(區域A和區域B的差)和(區域B和區域C的差)的差中,可以用表示變化比例的變化之量。另外,在區域間的比較時,要不要對取得時空間活動的原資料(例如,畫素資料)加工都可以。另外,例如,時空間活動可以為區域A的全畫素和區域B的全畫素的比較、區域A的代表畫素和區域B的全畫素的比較結果的值、區域A的畫素平均值和區域B的全畫素的比較結果的值。另外,時空間活動可以為,將中間取得的活動集計,取得之更廣範圍且穩定的資訊。另外,上述的變化為,例如,畫素單純差、畫素差分絕對值、畫素差分平方等,只要是和區域間的差異相關的即可。另外,同時在複數區域組(2個區域之對、3個以上區域之組)間算出差分,以此集合為時空間活動亦可。在此情況下區域彼此之間互相重疊亦可。
另外,利用時空間活動作為圖像等的資訊的定性特徵時,時空間活動具有足以用圖形表現的資訊量較佳。因此,舉例來說,在個別區域間算出時空間活動時,保有畫素和畫素群的差分的分佈資訊,對複數個區域組同時算出時空間活動,並利用該資訊的集合等的方法為佳。如此所得到的定性特徵(時空間活動)可以藉由後述的3次元線圖的集合、或差分的濃淡表示的圖等來表示。而且,使用者可以藉由觀看圖示,來評價信號處理方式。
在第2圖中顯示時空間活動的第一例。在第2圖中,a訊框和b訊框為時間上相異的訊框。而且,在第2圖中,顯示於21或22的2個畫素之特徵量的差異為時空間活動的一例。另外,2個訊框的對應畫素的位置可以事先決定,也可以由例如評價者(使用者)適當的設定。另外,如上述,時空間活動可以想成是包含空間活動或時間活動。在第2圖中,空間活動之例為23及24。另外,畫素的特徵量為,例如,畫素值或輝度等。而且,所謂差異為單純差、差分絕對值、差分平方等等,只要是和差異相關的即可。藉由用2組以上的畫素求出類此之2畫素間的差異而得到的資訊,亦可稱之為時空間活動。同時評價多個畫素間的關係,適合作為定性評價的方法。
另外,在第3圖中顯示時空間活動的第二例。在第3圖中a訊框和b訊框為時間上相異的訊框。而且,在第3圖中,顯示於31或32的2個區域內複數畫素之代表畫素值的差異為時空間活動的一例。所謂代表畫素值為代表複數畫素之畫素值的值,例如,複數畫素之畫素值的平均值或中央值。各區域中使用的代表畫素值的種類可以相異。另外,對應的2個區域可以為訊框內的相異區域,也可以是訊框內的位置相同的區域。另外,對應的2個區域可以事先決定,也可以由例如評價者適當的設定。另外,一個訊框中的2個以上的區域可以重疊。另外,區域形狀為自由的。另外,對應的2個區域的形狀沒有必要相同。藉由在2組以上的區域中求出類此之2區域間各代表畫素值的差異而得到的資訊,亦可稱之為時空間活動。同時評價多個區域間的關係,適合作為定性評價的方法。
另外,在第4圖中顯示時空間活動的第三例。在第4圖中a訊框和b訊框為時間上相異的訊框。而且,在第4圖中,如41所示,各訊框中特定一個區域內的複數畫素群之間的差異為時空間活動。所謂畫素群之間的差異為,例如,將各區域的各畫素的特徵量依序排列所得到向量差。畫素的特徵量為畫素值、輝度、色資訊等。向量的差為,例如,向量各要素的單純差或差分平方等。如此所得到的畫素群之間的差異為也是向量資訊適合使用作為定性評價。另外,對應的2個區域可以事先決定,也可以由例如評價者適當的設定。
另外,在第5圖中顯示時空間活動的第四例。在第5圖中a訊框和b訊框為時間上相異的訊框。而且,在第5圖中,如51所示,a訊框的畫素、和構成b訊框的特定區域的各畫素的差分的分佈為時空間活動。如此所得到的時空間活動為具有空間上廣度的多次元資訊,適合使用作為定性評價。另外,對應的a訊框的畫素和b訊框的畫素群可以事先決定,也可以由例如評價者(使用者)適當的設定。
另外,在第6圖中顯示時空間活動的第五例。在第6圖中a訊框和b訊框為時間上相異的訊框。而且,在第6圖中,如61、62及63所示,包含於a訊框的特定區域的複數畫素、包含於b訊框的特定區域中構成複數個部分區域的各畫素的差分之分佈為時空間活動。亦即,對包含於a訊框的特定區域中的複數畫素執行上述第四例的差分算出,所得到的結果為第五例之時空間活動的例。此例亦可稱之為a訊框的特定區域、及b訊框的特定區域的時空間活動的一例。另外,對應的a訊框的畫素、及b訊框的畫素群可以事先決定,也可以由例如評價者適當的設定。
另外,在第7圖中顯示時空間活動的第六例。在第7圖中a訊框和b訊框為時間上相異的訊框。而且,在第7圖中,時空間活動為,對於包含於a訊框的特定區域中的複數(在此為3個)畫素,將其和構成包含於b訊框的特定區域中的複數個部分區域的畫素之間求出的差分分佈(3個差分分佈)合算的結果72。另外,對應的a訊框的畫素、及b訊框的畫素群可以事先決定,也可以由例如評價者(使用者)適當的設定。
另外,從第2圖到第7圖中的a訊框和b訊框,是時間上相連續的相異訊框為佳,但是只要是相異的訊框即可,不必要是時間上先連續的。
另外,以下,使用第8到13圖,進一步說明時空間活動。再者,從第8到13圖中,取得時空間活動的對象的資訊,具備2以上的訊框、具有2個軸(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空間的軸、以及訊框方向的時間的軸)。
在第8圖顯示時空間活動的第7例。在第8圖中,時空間活動為,表示分佈於各時空間中的,2個以上區域之間(例如,區域A和區域B)的特徵量之變化的值。
另外,在第9圖中顯示時空間活動的第八例。在第9圖中,算出時空間活動的對象之2以上的各區域的形狀相異。另外,在第9圖中,91為時空間活動,92為空間活動。
另外,在第10圖中顯示時空間活動的第九例。在第10圖中,時空間活動為關於3個區域的活動,為作為2個區域(101和102區域)的差的資訊的第一差資訊、及作為2個區域(102和103區域)的差的資訊的第二差資訊之間的差。
另外,在第11圖中顯示時空間活動的第十例。在第11圖中,111為作為表示在同一空間中相異時間的2個區域的變化的量之時間活動的例。另外,112和113為,表示在同一時間中相異空間的2個區域的變化之空間活動之例。
另外,在第12圖中顯示時空間活動的第十一例。在第12圖中,時空間活動為有關複數區域的變化(差)之資訊的集合。亦即,定性資訊取得部16,同時算出121、122、123之3個區域組的差,並可以該3個差的集合作為時空間活動。另外,定性資訊取得部16,同時算出124、125之2個區域組的差,並以該2個差的集合作為時空間活動。
另外,在第13圖中顯示時空間活動的第十二例。在第13圖中,時空間活動為將複數區域的變化(差)合算的值。亦即,定性資訊取得部16,同時算出131、132、133、134、135之5個區域組的差,並且可以將該5差合算之差資訊作為時空間活動。
另外,如上述,內容特徵圖(輸入內容特徵圖或輸出內容特徵圖之總稱)為,以圖表示內容的2以上的特徵量,例如,第14圖所示之圖像。時空間活動為表現具有時空廣度的變化狀態的資訊,所以,能夠例如第14圖所示,可以用在x、y的軸上對於個別位置的差分描繪在z軸上的3次元圖表現2次元空間。另外,內容特徵圖可以為如第15圖所示以等高線表示的圖,也可以是如第16圖所示用顏色或濃淡表示z軸值的圖。
另外,所謂的評價為,可以為「良(例如「1」)」、「劣(例如「0」)」之兩者擇一,也可以是3階以上的評價值,也可以是2以上的特性的評價值。另外,所謂的特性為,例如,觀看容易度、氣氛、好感度等的定性的評價軸。另外,特性的評價值也可以為2階或3階以上。
評價的輸入手段為,數字鍵、鍵盤、滑鼠、選單畫面等,可以為任何手段。評價接收部13可以用數字鍵、鍵盤等的輸入手段的裝置驅動器、或選單畫面的控制軟體等實現。
處理資訊接收部14,輸出部17至少輸出了輸出定性資訊之後,接收新的處理資訊。通常由使用者(開發者等)輸入新的處理資訊。另外,處理資訊的輸入手段為鍵盤、滑鼠、選單畫面等,可以為任何手段。處理資訊接收部14可以用鍵盤等的輸入手段的裝置驅動器、或選單畫面的控制軟體等實現。另外,由使用者進行的處理資訊的輸入,也可以用揮發性記憶體的插換、磁性媒體、光學媒體等的讀取來進行。在此情況下,處理資訊接收部14為此種記錄媒體或記憶體的讀取裝置或裝置驅動器。另外,由使用者進行的處理資訊的輸入,也可以藉由通訊來進行。在此情況下,處理資訊接收部14為網路裝置或通訊裝置。
處理部15對輸入內容執行該處理資訊所示處理,取得輸出內容。處理部15執行的處理,係依存於處理資訊。處理部15所執行的處理為例如,雜訊去除、解析度創造等。處理部15可以具有:第一處理單元(圖未顯示),對該輸入內容執行該第一處理資訊所示之處理,取得中間內容;及第二處理單元(圖未顯示),對該中間內容或從該中間內容取得之內容,執行該第二處理資訊所示之處理,取得輸出內容。
處理部15通常由MPU或記憶體等實現。處理部15的處理程序,通常是用軟體實現,而該軟體則記錄於ROM等的記錄媒體中。但是,也可以用硬體(專用電路)實現。
定性資訊取得部16,取得作為輸出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出定性資訊、及作為該輸入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入定性資訊中的1以上的定性資訊。在此,輸入定性資訊例如為,表現作為該輸入內容之2以上的特徵量的輸入內容特徵圖。輸入內容特徵圖為表示輸入內容的特徵之圖,因此亦可稱之為輸入特徵圖像。另外,定性資訊取得部16,也可以取得作為中間內容的定性資訊之中間定性資訊。
定性資訊取得部16為,例如第17圖所示,由複數訊框(例如a訊框和b訊框),取得同一形狀的長方形區域對。另外,a訊框和b訊框可以為時間上同一的訊框或相異的訊框。而且,在此,差分算出的對象為,位於a訊框和b訊框的空間上相同位置的2個區域。以下,適當地,差分算出對象的位置稱之為區域。
另外,定性資訊取得部16為,例如第18圖所示,以對於a訊框的各區域之區域中央的畫素資訊為對象,並以對於b訊框的各區域之區域全畫素為對象,算出畫素差絕對值。另外,所得到的畫素差絕對值為和區域形狀相同之長方形的資訊。
繼之,定性資訊取得部16為,例如第19圖所示,把畫面分割為例如縱橫4份,分成16部分畫面。而且,如第20圖所示,定性資訊取得部16,執行16部分畫面中每一著中所包含的各區域的差分資訊的累計。一般而言,部分畫面的大小大於區域,多數的區域包含於部分畫面中,因此,藉由此計算,各部分畫面的差分資訊為多數區域間的差分算出結果的合算。針對各部分畫面圖示上述得到的資訊,就可以得到圖示資訊。圖示資訊的一例為,如第21圖所示之由3次元圖所構成的圖示資訊。
另外,定性資訊取得部16,例如,可以合算第21圖中16部分畫面的差分資訊,構成由一個3次元圖組成的輸出內容特徵圖(參照第22圖)。藉此,依據使用第21圖之說明,能夠得到表示更廣空間區域的特徵之內容特徵圖。在此情況下,全部分畫面的合算而得到的,可稱之為全畫面的內容特徵圖。另外,如第23圖所示,可以合算畫面分割為四之4個部分畫面中所包含的差分資訊,構成由4個3次元圖組成的內容特徵圖。在此情況下,由4區域的合算所得到的,可稱之為表示畫面的四分之一的部分畫面的特徵的內容特徵圖。
另外,內容特徵圖的圖形形態不為上述的3次元圖亦可。內容特徵圖為,例如第24圖所示的用等高線提示的特徵圖像,也可以是如第25圖所示之用濃淡提示的特徵圖像。另外,如第26圖所示,內容特徵圖為和內容重疊表示。
定性資訊取得部16通常由MPU或記憶體等實現。定性資訊取得部16的處理程序,通常是用軟體實現,而該軟體則記錄於ROM等的記錄媒體中。但是,也可以用硬體(專用電路)實現。
輸出部17輸出該定性資訊取得部16取得的定性資訊。另外,輸出部17亦輸出該輸出內容、該輸入內容當中的1以上的內容為佳。另外,輸出部17,如第26圖所示,連同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也一起輸出輸入內容特徵圖或輸出內容特徵圖。在此,在內容的上面,輸出半透明的內容特徵圖。
在此,所謂的輸出,包含顯示到顯示器上、使用投影機投影、用印表機印出、傳送到外部裝置(主要為顯示裝置)、對記錄媒體的儲存、交給其他裝置或其他程式等的轉交處理結果的概念。
另外,輸出部17也可以輸出中間內容、或中間定性資訊。
輸出部17可以被想成包括或不包括顯示器等的輸出裝置。輸出部17能夠由輸出裝置的驅動程式、或者輸出裝置的驅動程式和輸出裝置等實現。
處理資訊構成部18按照評價構成新的處理資訊。處理資訊構成部18在評價為「劣(例如「0」)」的情況下,把具有從該輸入內容產生該輸出內容的處理資訊(在此為查照表)的對應資訊,置換為新的對應資訊(例如評價為「良(例如「1」)」)的情況下所對應的對應資訊。具體言之,例如,處理資訊構成部18,可以累積儲存過去的評價及按照該評價所選擇的處理資訊的履歷,在評價為「劣」的情況下,隨機應用過去未曾利用過的對應資訊。並依此一一適用對應資訊,直到評價為「良」為止。另外,處理資訊為包含1以上變數的演算式的情況下,具體言之,例如,處理資訊構成部18藉由產生亂數來產生代入演算式的1以上的各變數的參數,並代入演算式,以構成新的演算式,直到評價為「良」為止。
處理資訊構成部18通常由MPU或記憶體等實現。處理資訊構成部18的處理程序,通常是用軟體實現,而該軟體則記錄於ROM等的記錄媒體中。但是,也可以用硬體(專用電路)實現。
處理資訊更新部19,將處理資訊接收部14接收的處理資訊,覆寫到處理資訊儲存部11中。另外,處理資訊更新部19也可以將處理資訊構成部18所構成的處理資訊,覆寫到處理資訊儲存部11中。亦即,處理資訊儲存部11的處理資訊,可以由手動更新,也可以自動更新。
處理資訊更新部19通常由MPU或記憶體等實現。處理資訊更新部19的處理程序,通常是用軟體實現,而該軟體則記錄於ROM等的記錄媒體中。但是,也可以用硬體(專用電路)實現。
繼之,使用第27圖的流程圖,說明內容處理裝置1的動作。
(步驟S2701)內容接收部12判斷是否已接收輸入內容。若已接收輸入內容,則進行步驟S2702,若未接收輸入內容,則回到步驟S2701。
(步驟S2702)處理部15,將處理資訊儲存部11的處理資訊適用於輸入內容,取得輸出內容。
(步驟S2703)定性資訊取得部16,取得步驟S2702中產生的輸出內容的輸出定性資訊。
(步驟S2704)定性資訊取得部16取得步驟S2701中已接收的輸入內容的輸入定性資訊。
(步驟S2705)輸出部17,輸出在步驟S2701中接收的輸入內容、以及在步驟S2702中產生的輸出內容。
(步驟S2706)輸出部17輸出在步驟S2704取得的輸入定性資訊及在步驟S2703取得的輸出定性資訊。
(步驟S2707)評價接收部13,判斷是否已接收包含輸出部17輸出的輸出定性資訊的資訊的評價。若接收了評價則執行步驟S2708,若未接收評價則回到步驟S2707。
(步驟S2708)處理資訊構成部18,判斷在步驟S2707接收到的評價是否為否定的評價。若為否定的評價,則進行步驟S2709,若為肯定的評價則回到步驟S2701。
(步驟S2709)處理資訊構成部18構成新的處理資訊。
(步驟S2710)處理資訊更新部19,將步驟S2709中構成構成的處理資訊,覆寫到處理資訊儲存部11中。回到步驟S2701。
另外,在第27圖的流程圖中,用手動更新處理資訊時,不需要執行步驟S2707到步驟S2710。在此情況下,例如,輸出定性資訊等後,依據使用者指示回到步驟S2701。
另外,在第27圖的流程圖中,,由於電源關閉或處理結束的插入而結束。
以下,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中內容處理裝置1的具體動作。在此,定性資訊為時空間活動,被輸出的時空間活動的樣態為上述的3次元圖。
另外,處理資訊儲存部11中,儲存了存有2以上的對應資訊的查照表。另外,各對應資訊係對應於特徵量向量。
在此狀況下,內容處理裝置1從外部接收影像。亦即,內容處理裝置1的內容接收部12,接收如第28圖所示之影像。
繼之,處理部15從輸入內容中取得1以上的特徵量,並取得距離該1以上的特徵量最近的特徵量向量所對應的對應資訊。而且,處理部15,將取得的對應資訊適用於輸入內容,產生改善了模糊的輸出內容(參照第29圖)。
繼之,定性資訊取得部16,取得輸入內容的事先設定好的時空間活動,由該時空間活動構成作為3次元圖的輸入內容特徵圖。
另外,定性資訊取得部16,取得輸出內容的事先決定了的時空間活動,由該時空間活動構成作為3次元圖的輸出內容特徵圖。
繼之,輸出部17輸出在定性資訊取得部16取得的輸入內容特徵圖及輸出內容特徵圖。另外,輸出部17,也輸出輸出內容以及輸入內容。上述輸出例為第30圖。在第30圖中,同時顯示輸入內容特徵圖3001、輸出內容特徵圖3002、輸入內容3003、及輸出內容3004。
繼之,使用者(開發者)觀看第30圖的輸出,判斷處理資訊的良窳。然後,在判斷為處理資訊不良的情況下,使用者開發新的處理資訊(在此為和特徵量向量對應的對應資訊),輸入內容處理裝置1。而且,內容處理裝置1的處理資訊接收部14,接收處理資訊,處理資訊更新部19把該處理資訊覆寫到處理資訊儲存部11中。
另外,輸入內容特徵圖或輸出內容特徵圖為如第31圖所示之形狀時,開發者判斷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為雜訊非常多的圖像,並將雜訊去除之程式構成的處理資訊覆寫到處理資訊儲存部11。
另外,輸入內容特徵圖或輸出內容特徵圖為如第32圖所示之形狀時,開發者判斷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為有細節的自然畫的圖像,並將用以執行能夠以最適當的自然畫的解析度輸出的處理的程式構成的處理資訊覆寫到處理資訊儲存部11。
以上,依據本實施形態,藉由感覺地提示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特性,信號處理開發者能夠得到信號處理改善的提示,而能夠更有效率地執行信號處理的開發。
另外,依據本實施形態,能夠反映使用者(開發者)感覺地評價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的特性之結果,自動更新從輸入內容產生輸出內容的處理。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能夠在使用者(開發者)圖像評價時,調整時空間活動的算出方法。具體言之,能夠調整取得時空間活動的對象區域的形狀或位置關係,或調整差的算出方法。另外,關於圖表示,能夠選取各種對於使用者來說是容易瞭解的表示形態(例如3次元圖圖像、等高線、濃淡圖等)。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的處理,可以用軟體實現。而且,該軟體可以由軟體下載等配送散布。另外,也可以將該軟體記錄在CD-ROM等的記錄媒體上流傳散布。另外,此點在本說明書中其他實施形態中也是如此。另外,實現在本實施形態中的內容處理裝置的軟體,係為如後述之程式。亦即,該程式為,事先在記憶媒體中儲存關於對內容施加的處理的處理資訊,該程式,用以使電腦執行下列機能:內容接收部,其接收輸入內容;處理部,對該輸入內容,執行該處理資訊所示處理,取得輸出內容;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作為該輸出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出定性資訊、及作為該輸入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入定性資訊中的1以上的定性資訊;輸出部,輸出該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的定性資訊。
另外,在上述程式中,使電腦執行功能為,使該輸出部亦輸出該輸出內容、該輸入內容當中的1以上的內容。
另外,在上述程式中,使電腦執行功能為,處理資訊接收部,該輸出部至少輸出了輸出定性資訊之後,接收新的處理資訊;處理資訊更新部,將該處理資訊接收部接收的處理資訊,覆寫到該處理資訊儲存部中。
另外,在上述程式中,使電腦執行功能為,評價接收部,接收包含該輸出部輸出的輸出定性資訊的資訊的評價;處理資訊構成部,對應於該評價,構成新的處理資訊;處理資訊更新部,將該處理資訊構成部所構成的處理資訊,覆寫到該處理資訊儲存部中。
另外,在上述程式中,使電腦執行功能為,該輸出定性資訊為輸出內容特徵圖,其係將該輸出內容的2以上的特徵量以圖表示。
另外,在上述程式中,使電腦執行功能為,該輸出內容特徵圖為,表現作為該輸出內容的時間及空間的活動之2以上的輸出時空間活動的圖。
另外,在上述程式中,使電腦執行功能為,該輸入定性資訊為輸入內容特徵圖,其係將該輸入內容的2以上的特徵量以圖表示。
另外,在上述程式中,使電腦執行功能為,該輸入內容特徵圖為表現,作為該輸入內容的時間及空間的活動之2以上的輸入時空間活動的圖。
再者,第33圖顯示執行本說明書所述之程式,實現上述各種實施形態的內容處理裝置的電腦的外觀。上述實施形態能夠由電腦硬體及實施於其上的電腦程式實現。第33圖為該電腦系統340的概觀圖,第34圖為系統340的方塊圖。
在第33圖中,電腦系統340包括:含有FD磁碟、CD-ROM磁碟的電腦341、鍵盤342、滑鼠343、監視器344、麥克風345、揚聲器346等。
在第34圖中,電腦341除了FD磁碟3411、CD-ROM磁碟3412之外,還包括MPU3413、和MPU3413及CD-ROM磁碟3412及FD磁碟3411連接的匯流排3414、用以儲存開機程式等的程式之ROM3415、和MPU3413連接用以暫時儲存應用程式的命令並提供暫時記憶空間的RAM3416、用已儲存應用程式及系統程式及資料的硬碟3417。在此,雖然沒有圖示,電腦341可以更包含提供對LAN的連接之網路卡。
在電腦系統340中,用以執行上述實施形態的內容處理裝置的功能的程式儲存於CD-ROM3501或FD3502中,插入CD-ROM磁碟3412或FD磁碟3411,再轉送到硬碟3417亦可。或者,程式也可以透過圖未顯示的網路傳送到電腦341,再儲存於硬碟3417。程式在執行時被載入RAM3416。程式也可以從CD-ROM3501、FD3502或網路直接載入。
程式未必要包含使電腦341執行上述實施形態的內容處理裝置的功能之作業系統(OS)、或者第三者程式(third party program)。程式可以僅包含命令的部分,在被控制的樣態下叫出適當的功能(模組),以得到所欲的結果。電腦系統340是如何地運作乃為周知,故省略其詳細說明。
另外,在上述程式中,當然不包含由硬體執行的處理。
另外,執行上述程式的電腦可以為單數,也可以為複數。亦即,可以執行集中處理,也可以執行分散處理。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各處理(功能)可以藉由單一裝置(系統)集中處理而實現,或者,也可以藉由複數裝置進行分散處理而實現。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以進行各種變更,而這些變更當然也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述,本發明的內容處理裝置,具有能夠感覺地評價輸入內容或輸出內容,更有效率地執行信號處理方式的改善的效果,可使用作為圖像處理裝置等。
1‧‧‧內容處理裝置
11‧‧‧處理資訊儲存部
12‧‧‧內容接收部
13‧‧‧評價接收部
14‧‧‧處理資訊接收部
15‧‧‧處理部
16‧‧‧定性資訊取得部
17‧‧‧輸出部
18‧‧‧處理資訊構成部
19‧‧‧處理資訊更新部
第1圖顯示實施形態1的內容處理裝置的方塊圖。
第2圖為顯示同時空間活動的第一例的圖。
第3圖為顯示同時空間活動的第二例的圖。
第4圖為顯示同時空間活動的第三例的圖。
第5圖為顯示同時空間活動的第四例的圖。
第6圖為顯示同時空間活動的第五例的圖。
第7圖為顯示同時空間活動的第六例的圖。
第8圖為顯示同時空間活動的第七例的圖。
第9圖為顯示同時空間活動的第八例的圖。
第10圖為顯示同時空間活動的第九例的圖。
第11圖為顯示同時空間活動的第十例的圖。
第12圖為顯示同時空間活動的第十一例的圖。
第13圖為顯示同時空間活動的第十二例的圖。
第14圖為顯示同內容特徵圖之例的圖。
第15圖為顯示同內容特徵圖之例的圖。
第16圖為顯示同內容特徵圖之例的圖。
第17圖為說明同定性資訊取得部的處理之例的圖。
第18圖為說明同定性資訊取得部的處理之例的圖。
第19圖為說明同定性資訊取得部的處理之例的圖。
第20圖為說明同定性資訊取得部的處理之例的圖。
第21圖為顯示同內容特徵圖之例的圖。
第22圖為顯示同內容特徵圖之例的圖。
第23圖為顯示同內容特徵圖之例的圖。
第24圖為顯示同內容特徵圖之例的圖。
第25圖為顯示同內容特徵圖之例的圖。
第26圖為顯示同內容處理裝置的輸出例的圖。
第27圖為說明同內容處理裝置的動作之流程圖。
第28圖為顯示同內容接收部接收之影像之例的圖。
第29圖為顯示同輸出內容之例的圖。
第30圖為顯示同內容處理裝置的輸出例的圖。
第31圖為顯示同內容特徵圖之例的圖。
第32圖為顯示同內容特徵圖之例的圖。
第33圖為同電腦系統的概觀圖。
第34圖為同電腦系統的方塊圖。
1‧‧‧內容處理裝置
11‧‧‧處理資訊儲存部
12‧‧‧內容接收部
13‧‧‧評價接收部
14‧‧‧處理資訊接收部
15‧‧‧處理部
16‧‧‧定性資訊取得部
17‧‧‧輸出部
18‧‧‧處理資訊構成部
19‧‧‧處理資訊更新部
权利要求:
Claims (14)
[1] 一種內容處理裝置,其包括:處理資訊儲存部,能夠儲存處理資訊,其係為關於對內容施加的處理的資訊;內容接收部,其接收輸入內容;處理部,對該輸入內容,執行該處理資訊所示處理,取得輸出內容;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作為該輸出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出定性資訊、及作為該輸入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入定性資訊中的1以上的定性資訊;輸出部,輸出該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的定性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容處理裝置,該輸出部亦輸出該輸出內容、該輸入內容當中的1以上的內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容處理裝置,更包括:處理資訊接收部,該輸出部至少輸出了輸出定性資訊之後,接收新的處理資訊;處理資訊更新部,將該處理資訊接收部接收的處理資訊,覆寫到該處理資訊儲存部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容處理裝置,更包括:評價接收部,接收包含該輸出部輸出的輸出定性資訊的資訊的評價;處理資訊構成部,對應於該評價,構成新的處理資訊;處理資訊更新部,將該處理資訊構成部所構成的處理資訊,覆寫到該處理資訊儲存部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容處理裝置,該輸出定性資訊為輸出內容特徵圖,其係將該輸出內容的2以上的特徵量以圖表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內容處理裝置,該輸出內容特徵圖為,表現作為該輸出內容的時間及空間的活動之2以上的輸出時空間活動的圖。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容處理裝置,該輸入定性資訊為輸入內容特徵圖,其係將該輸入內容的2以上的特徵量以圖表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內容處理裝置,該輸入內容特徵圖為,表現作為該輸入內容的時間及空間的活動之2以上的輸入時空間活動的圖。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容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資訊至少具有執行第一處理的第一處理資訊、及執行第二處理的第二處理資訊;該處理部包括:第一處理單元,對該輸入內容執行該第一處理資訊所示之處理,取得中間內容;第二處理單元,對該中間內容或從該中間內容取得之內容,執行該第二處理資訊所示之處理,取得輸出內容;該輸出部亦輸出該中間內容。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容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資訊至少具有執行第一處理的第一處理資訊、及執行第二處理的第二處理資訊;該處理部包括:第一處理單元,對該輸入內容執行該第一處理資訊所示之處理,取得中間內容;第二處理單元,對該中間內容或從該中間內容取得之內容,執行該第二處理資訊所示之處理,取得輸出內容;該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作為該中間內容的定性資訊的中間定性資訊;該輸出部亦輸出該中間定性資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容處理裝置,其中該輸入內容及該輸出內容為圖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容處理裝置,其中該輸入內容及該輸出內容為聲音資訊。
[13] 一種內容處理方法,其事先儲存處理資訊,其係為關於對內容施加的處理的資訊,該內容處理方法由內容接收部、處理部、定性資訊取得部、及輸出部實現,該方法包括:內容接收步驟,其係由該內容接收部接收輸入內容;處理步驟,其係由該處理部,對該輸入內容,執行該處理資訊所示處理,取得輸出內容;定性資訊取得步驟,其係由該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作為該輸出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出定性資訊、及作為該輸入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入定性資訊中的1以上的定性資訊;輸出步驟,其係由該輸出部輸出以該定性資訊取得步驟取得的定性資訊。
[14] 一種記錄媒體,其事先儲存了處理資訊,其係為關於對內容施加的處理的資訊;其記錄了使電腦實現下列元件功能的程式:內容接收部,其接收輸入內容;處理部,對該輸入內容,執行該處理資訊所示處理,取得輸出內容;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作為該輸出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出定性資訊、及作為該輸入內容的定性資訊的輸入定性資訊中的1以上的定性資訊;輸出部,輸出該定性資訊取得部取得的定性資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10873741B2|2020-12-22|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20078079A|2020-05-21|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AU2006244955B2|2010-02-11|Stereographic view image gener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US10762653B2|2020-09-01|Generation apparatus of virtual viewpoint image, gener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948733B|2020-07-10|视频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9314752A|2019-02-05|图像之间的光流的有效确定
TWI555384B|2016-10-21|A content processing device, a cont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 recording medium
TWI592903B|2017-07-21|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4222447A|2014-11-27|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161012B2|2015-10-13|Video compression using virtual skeleton
US20200134779A1|2020-04-30|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content having six degrees of freedom motion
KR101838342B1|2018-03-13|화상 처리 장치, 화상 처리 방법, 및 기록매체
CN108074241B|2021-10-22|目标图像的质量评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16002578A1|2016-01-07|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0068339B2|2018-09-04|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Zhao et al.2015|Objective assessment of perceived sharpness of projection displays with a calibrated camera
JP6632134B2|2020-01-15|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WO2018052100A1|2019-10-10|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1171982A1|2021-09-02|画像処理装置、3dモデルの生成方法、学習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202143120A|2021-11-16|圖像產生裝置、圖像產生方法、記錄媒體產生方法、學習模型產生裝置、學習模型產生方法、學習模型、資料處理裝置、資料處理方法、推論方法、電子機器產生方法、程式及非暫存性電腦可讀媒體
JP2020005270A|2020-01-09|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953310B1|2019-02-28|영상을 처리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기록매체
JP2020119156A|2020-08-06|アバター生成システム、アバター生成装置、サーバ装置、アバター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744550B2|2020-08-19|画像投影装置、画像投影方法および画像投影プログラム
KR101741150B1|2017-05-29|영상에디팅을 수행하는 영상촬영장치 및 방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WO2013021880A1|2013-02-14|
EP2744209A1|2014-06-18|
CN103733619A|2014-04-16|
KR101884965B1|2018-08-02|
EP2744209A4|2015-04-29|
KR20140044854A|2014-04-15|
JP2013038588A|2013-02-21|
US20140176799A1|2014-06-26|
JP5901175B2|2016-04-06|
TWI555384B|2016-10-21|
US9628672B2|2017-04-18|
CN103733619B|2017-08-04|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2825482B2|1986-08-02|1998-11-18|ソニー株式会社|ディジタル画像信号の補間装置|
JPH05176179A|1991-12-20|1993-07-13|Toppan Printing Co Ltd|圧縮・伸張処理された画像データの評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072306B2|1996-01-29|2000-07-31|ソニー株式会社|ディジタルビデオ信号変換装置及び変換方法|
JP2000125136A|1998-10-19|2000-04-28|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画像データ圧縮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US6400841B1|1999-02-11|2002-06-04|General Electric Company|Method for evaluating three-dimensional rendering systems|
US6775408B1|1999-06-25|2004-08-10|Minolta Co., Ltd.|Image processor|
JP2002092129A|2000-09-20|2002-03-29|Casio Comput Co Ltd|コーディネートサービス装置、サービス端末装置、コーディネート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57059C|2002-01-29|2004-07-07|北京工业大学|一种结合运动特征的视频质量评价方法|
US7370212B2|2003-02-25|2008-05-06|Microsoft Corporation|Issuing a publisher use license off-line in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US7256392B2|2003-03-03|2007-08-14|Fujifilm Corporation|Inspection method of radiation imaging system and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phantom for use of inspection of radiation imaging system|
JP2005122276A|2003-10-14|2005-05-12|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コンテンツ構成方法、コンテンツ作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359120B2|2003-10-31|2009-11-04|財団法人エヌエイチケイ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サービス|コンテンツ品質評価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576853B2|2004-03-05|2010-11-10|ソニー株式会社|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認証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601330B2|2004-05-25|2010-12-22|ソニー株式会社|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378258B2|2004-10-14|2009-12-02|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画像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0755676B1|2005-08-26|2007-09-05|삼성전자주식회사|밝기 향상 및 전력 제어를 지원하는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방법|
JP4490374B2|2006-01-19|2010-06-23|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映像品質評価装置および方法|
US8488915B2|2006-05-01|2013-07-16|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Automatic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spatial-temporal coherence metrics|
KR100801086B1|2006-05-22|2008-02-11|삼성전자주식회사|영상 기기의 화질 보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2008028550A|2006-07-19|2008-02-07|Ricoh Co Ltd|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4817246B2|2006-07-31|2011-11-16|Kddi株式会社|映像品質の客観評価装置|
JP5095263B2|2007-05-15|2012-12-12|株式会社ニコンシステム|画像評価装置、および画像評価プログラム|
JP5142316B2|2007-07-19|2013-02-13|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映像品質客観評価方法、映像品質客観評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986243B2|2008-07-04|2012-07-25|Kddi株式会社|メディアストリームの階層数を制御する送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85618B2|2008-08-27|2012-11-28|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画質調整装置、画質調整方法、及び画質調整プログラム|
CN102349297B|2009-03-13|2014-01-22|汤姆森特许公司|在基于块压缩的图像中的模糊量测|
US20100316131A1|2009-06-12|2010-12-16|Motorola, Inc.|Macroblock level no-reference objective quality estimation of video|
DE102009031139B4|2009-06-30|2011-07-21|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80333|Ermittlungsverfahren für eine Neu-Initialisierung einer zeitlichen Sequenz von Durchleuchtungsbildern ) eines Untersuchungsbereichs eines Untersuchungsobjekts und zugehörige Gegenstände|US11244478B2|2016-03-03|2022-02-08|Sony Corporation|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US10861420B2|2016-06-30|2020-12-08|I-Cubed Research Center Inc.|Image output apparatus, image output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output of multiple images|
CN110114803A|2016-12-28|2019-08-09|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三维模型分发方法、三维模型接收方法、三维模型分发装置以及三维模型接收装置|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172947A|JP5901175B2|2011-08-08|2011-08-08|コンテンツ処理装置、コンテンツ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返回顶部]